“Escape Clauses Sneak Back as Toronto Housing Cools — Buyers Want a Way Out!”
多伦多星报 Toronto Star报道—-在多伦多房地产市场,越来越多购房协议里悄然出现了一种“安全阀”——逃生条款(escape clause)。虽然依旧罕见,但比过去几年要常见多了,因为如今的买家更大胆,也更谨慎,开始在购房条件里争取更多保障。
房产公司 HouseSigma 的销售数据就显示,士嘉堡(Scarborough)一栋四卧四卫、白色外墙、红色门的独立屋,表面上看就是多伦多另一宗普通成交案。可实际上,买卖双方都留了一条退路:这笔交易里就有一个 逃生条款。
房地产公司 Valery Real Estate Inc. 的销售代表 Robert Marsiglio 说,在大多伦多地产最疯狂的高峰期,这种条款“几乎绝迹”。但如今,它们和其他曾在疫情房市狂热中被“劝退”的购房条件一样,正悄悄回归。

什么是逃生条款?
简单说,逃生条款允许买家先签约,再设定条件。比如,Marsiglio 解释,如果买家在 60天内 没能卖掉自己现有的房子,就可以退出交易。
为了“安抚”卖家,这段时间里,卖家依旧可以继续带人看房。如果有人出更高价,原买家就必须在短时间内决定,是立刻敲定交易,还是放弃买房。如果卖家在规定时间内没卖出自己的房子,也能选择退出交易。
比如士嘉堡 565 Rouge Hills Dr. 那栋房子,买家就有一个月时间出售自己的房子。负责该房源的 Nu Stream Realty(Toronto) Inc. 经纪人 Knox Meng 说,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条款,但他预料未来会遇到更多。
对卖家来说,是双刃剑
Meng 说,逃生条款对买家显然是福音,却也让卖家多了一层不确定。因为他们得等买家先卖出自己的房子,才算交易完成,而这并非一定能顺利发生。
数字地产公司 Wahi 的负责人 Anne Alkok 表示,她目前观察到市场里“偏软”的多出现在公寓领域。很多买公寓的人是首次置业者,对他们来说,逃生条款意义不大。
但如果是从公寓升级到半独立屋或独立屋的买家,就可能想留一条退路,以防公寓出售时间比预期更长。
Alkok 同时在多伦多和卡尔加里都有业务。她说自己只在卡尔加里遇过一次逃生条款,当时买家正在以附带条件的方式卖出自己的房子。
“过去几年市场太热,你即便想在买房合约里加这种条款,大概率也不会被接受。”她说。
条件条款回潮
Alkok 还说,她如今也看到更多买家在购房合同里加上 房屋检查、贷款审批、以及公寓“状态证书” 等条件条款,以便律师审查公寓是否涉及诉讼,或维修储备金是否充足。
在房价高峰期,尤其是2022年,经纪们普遍反对买家加条件,因为这会让买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。
这曾带来过惨痛教训。比如《星报》2022年采访过一对安省夫妇,他们没做房屋检查就冲动买房,结果入住后才发现一连串隐患问题。
根据房地产公司 Zolo 的调查,2022年只有 36% 的加拿大买家做了房屋检查,到2023年,这个数字上升到 41%。
市场从“卖方横行”变为“买卖共舞”
Marsiglio 自2024年初起,一直追踪 GTA 地区活跃房源中,带有逃生条款的成交比例。目前,这比例虽然依旧很小,仅占 0.31%,但在他常做交易的 Durham 区,已升至 1.19%,创下自2024年春以来的新高。
他还指出,以带逃生条款的成交数占所有附条件成交的比例来看,今年是 8.35%,而去年约为 7.28%。
Marsiglio 形容现在的市场是“冻结状态”。虽然还没到卖家“恐慌抛售”的地步,但无疑现在对买家更有利,尤其因为市场上房源充足。
“在市场巅峰时,卖家的谈判风格是:‘不好意思,你的出价不是最高,不加钱我就不卖。’”
“而现在,买卖双方更像是在一起合作达成交易。我觉得,带逃生条款的附条件成交,正好体现了这种新趋势。”
一针见血|In a Nutshell
多伦多楼市从“你不买立刻有人抢”到“先签再看能不能后悔”,如今连逃生条款都重出江湖。这不是市场崩盘,而是买家总算能坐回谈判桌,一起决定——这房子,要不要真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