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多伦多市中心一家中餐馆的角落,刘珍妮(Jeanette Liu)的儿子正埋头吃着辣子鸡,餐厅里顾客三三两两,侍者来回穿梭。
看着儿子在粤东(Yueh Tung)餐厅度过暑假,让刘珍妮感慨万分——这里曾是她童年记忆最深刻的地方:碗碟叮当作响,厨房飘出浓郁的香气,父母为顾客忙碌奔波。
刘珍妮的父母,八十年代初自印度移民多伦多,在这间餐厅里打拼“加拿大梦”。她至今忘不了父亲从不休息的拼命劲儿:
“我爸爸一周工作七天。唯一休息是圣诞节那天的早上,但中午就又独自跑回店里,为第二天做准备。”
粤东餐厅很快成为华人社区里,能尝到带有印度风味中餐的“独特存在”。
然而,时代变了。关税、成本飙升、顾客用餐习惯的改变,都让刘珍妮与妹妹乔安娜(Joanna)在六个月前决定正式接手餐厅,不仅是为了让父母退休,也为了守住父母辛苦打下的江山。
“我们不想让父母在退休的时候,看着自己一辈子努力经营的东西,就这样消失。”刘珍妮说。
“但这真的很难。房租涨了,进货涨了,食材也涨了,菜单价格又不可能无止境上调,否则顾客会被吓跑。”
“被打懵”的移民二代
不止粤东餐厅,许多家族生意都在经历同样的挣扎。
在多伦多另一个家喻户晓的餐馆——泰式餐厅Salad King,老板Alan Liu(与刘珍妮无亲戚关系)也面临艰难抉择。

Alan的父母1990年从香港移民加拿大,随后接手Salad King,十年前传给了他。然而,这家曾撑过经济衰退甚至建筑坍塌事件的餐厅,如今却因全球经济震荡而陷入危机。
“光是鸡肉的成本,到今年夏天可能就要涨五成。” Alan苦笑。
“二代经营者总得问自己:这只是短期现象?还是永久的变化?我们要怎样才能活下去?”
尽管他一直努力保持餐厅平价,尤其是针对学生和家庭客群,但疫情后人们消费习惯已大不同:越来越多人在家办公,外出用餐次数减少,花钱更谨慎。
他说,这场经济风暴让他“打到发懵”:
“就好像你被打了好多拳,脑袋已经麻木,不再有感觉。整个人始终处于生存模式。”
生意,不只是赚钱
不仅餐饮业深受打击。位于安省金斯顿(Kingston)的精品店Fancy That,也因关税和供应链问题焦头烂额。老板娘Maria Cronk表示,她的一家供货商已经涨价,其他品牌明年春季甚至连生产计划都不敢定。
Maria的母亲1970年代从瑞典移民加拿大,创办了Fancy That。Maria后来接管了生意,如今她的女儿们也开始帮忙。虽然经营起伏不断,她依然坚持传承母亲的心血:
“我很骄傲妈妈当初开始的一切,也很骄傲自己在她不在身边时,仍能继续打造这片天地。”
“这不仅仅是赚钱,而是建立一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。”
传承还是负担?
回到粤东餐厅,刘珍妮和妹妹仍在坚守:她在前台结账打包外卖,妹妹则在厨房挥动铁锅。
“我父母一直教导我——这是许多移民家庭的文化——低头苦干。”刘珍妮说。
两个月前,粤东几乎面临关门危机。姐妹俩在社交媒体上发出“最后一搏”的呼吁,幸运的是,最近客流量回升。她希望这波人气能持续下去。
“粤东不仅仅是一家餐馆,更是父母牺牲与辛勤的象征,是他们在加拿大找到的归属感。”
刘珍妮说,传承父母的事业,是她们接手餐厅最核心的原因:
“我希望有一天,当我带爸爸妈妈回来,让他们作为客人坐在餐厅里,他们能真切感受到,这家店倾注了他们所有心血,而如今,这一切都得到了回馈。”
移民二代,正在权衡:继承父母的事业,是完成梦想?还是背负另一种沉重?
这不仅是餐饮业的难题,更是疫情后时代,每一个家族企业继承者,都不得不面对的灵魂拷问。
新闻来源 City News: https://toronto.citynews.ca/2025/07/04/second-generation-canadians-weigh-the-cost-of-carrying-on-the-family-business-and-their-parents-legacy/